文化差異的「觀照」之四:是禍?是福?
幼兒學習活動的清淡本質
如果教育是商品
傳遞愛的機會給孩子
九大先天氣質照顧因應
二元思考與高層次思考
小手交朋友
小霸王
不急著給答案
不想上學
父母是性侵防治第一線
吃飯黃帝大
如何看待幼兒的學習評量
別當直升機父母
我們的視野有多寬廣
把光芒還給主角
沒有苦過不懂慈悲
孩子的三千六要怎麼用
美語學習的背後
從拍照留念說起
您在養孩子?還是養猴子?
接受情緒,少講道理
媽媽和孩子的內心話
愛 是不能教導的
愛與陪伴親子共讀
溝通 寬稿
照顧要為獨立做準備
要為成熟做示範
回應當下感受 不問是非
怎麼為孩子選書呢?
您和孩子生命共同資產
關心孩子的半歲期
中一新生發言稿
 
媽媽和孩子的內心話
                                                 前任園長  慧娟老師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沒有不是的子女,只有不適的父母和子

女。因父母與孩子之間因著年齡與角色而存在著天生的需求衝

突,在這衝突中卻隱藏著彼此的功課。只有藉互相了解,才能

敏察對方的立場與需求,並適度調整自己,這是「尊重」的課

題。父母在面對這需求衝突的過程中,需要示範「仁慈」和

「體諒」,將來孩子才可能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

案例一

小強媽媽:真是頭痛!每次叫他不要把東西丟到地上,他就是

不聽!我也不想生氣啊!偶而他還會停下來,但只要一不注意

他,他就會一把抓住身邊的東西往外丟,好像完全不知道我說

過什麼。而且講了幾百遍不要丟之後,看他還是會丟,心裡就

是一把火,忍不住大吼他,接下來就換他使用絕招:萬般委屈

地大哭。爸爸在一旁總是說:只不過是丟丟東西嘛!有這麼嚴

重嗎?一定要鬧得母子兩方如此緊張嗎?可是…他抓到什麼就

往外丟,明明就是故意的,我揀東西揀得腰都酸了,奶嘴丟到

地上還要洗,上次手上香水瓶被他抓到就丟、應聲破掉,我的

心都跟著碎了!其實我真的不懂,到底要怎樣教,他才聽得懂

呢?

小強:我想我一定是個壞孩子,因為媽媽總是對我大吼大叫。

我知道媽媽不喜歡我丟東西,可是..可是…你知道嗎?那不是

我,那是我的手,它就是想丟,我也希望它可以乖乖不要動,

可是手好像聽不懂媽媽的話,也聽不懂我的希望。

給媽媽的話:一至兩歲左右的孩子正在發展神經系統與粗動作

的協調性,不僅是愛抓東西、丟東西、拆東西,而且非常喜歡

蹦蹦跳跳地,這些都是孩子動作發展上的自然需求;同時,也

是他探索環境與物件所需的必要經驗。這種情形暗示父母需提

供安全不易碎的玩具讓孩子抓取並丟擲,也需要提供安全的空

間或機會讓孩子充份發展其粗動作。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活動

機會,他就不容易漫無目標地抓到什麼就丟。在孩子抓到不適

當的東西時,建議照顧者要抓住孩子的手,換成可以丟擲的物

品,讓他繼續完成丟擲的動作。這樣做是告訴孩子,只有某些

東西合適拿來丟擲。也可以選購一些內藏聲音(如:鈴噹)的玩

具,能吸引孩子去丟擲,且得到更多樂趣。

給小強的話:媽媽罵你不是因為你是壞孩子,而是因為她還不

知道還有什麼其它方法可以讓你瞭解她的苦惱。你的手是喜歡

動的,它一點都沒有錯,因為它要好好練習動,讓你以後可以

動得像爸爸媽媽一樣厲害。但是,有些東西可以拿來丟,有些

東西被妳拿來丟會壞掉或髒掉,所以媽媽很苦惱。以後,當媽

媽把你手上的東西換掉時,表示新的東西你可以愛怎麼玩就怎

麼玩、愛怎麼丟就可以怎麼丟。

案例二

小平媽媽:我這個人個性就是比較直,快人快語的,所以情緒

來得快也難控制。雖然我知道不應對孩子亂發脾氣,但有什麼

辦法呢?現代人的生活不都是差不多,每天都已經累得跟狗一

樣,晚上回到家要做家事、照顧孩子還要面對他的無理取鬧。

一歲多的孩子又聽不懂我說的話,我也搞不清楚他到底要什

麼,動不動就哭、沒兩下又鬧,越罵他又越哭,這對我這新手

媽媽來說真是太難了!

小平:我不喜歡媽媽說話那麼大聲。我常常被媽媽嚇一跳,才

發現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我被嚇到時,好想媽媽能抱我。我

聽不清楚媽媽在說什麼,因為我的耳朵已經鬧哄哄。我猜我的

耳朵可能有問題,不然為什麼聽不懂媽媽在說什麼。如果我耳

朵真的有問題,好想媽媽能抱我一下。我好討厭自己的手,因

為是它惹媽媽生氣。我最好變得呆呆的,什麼都不要做,也不

要亂動,這樣也許媽媽就不會再生氣了。如果這樣她還是生

氣,我就不知道要怎麼辦……當我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我知

道我要媽媽抱……

給媽媽的話:媽媽在照顧嬰幼兒時候,最重要是自己的情緒穩

定。建議媽媽儘量要先把自己照顧好,不要太勞累了,以避免

不必要的情緒爆發或轉移。對家事與照顧孩子的事要量力而

為,避免過度付出。因為一歲至兩歲左右的孩子,是以直覺在

生活的,對媽媽的情緒是直接感應與接收的。他對成人世界的

邏輯瞭解也很有限,講太多的道理對那麼小的孩子也是沒有意

義的。同時,他以身體的知覺配合神經系統的發展,慢慢以身

體動作的具體經驗來認識這個世界。因此他需要一定量的身體

活動與情感滿足。當他覺得媽媽對他的親近時間和品質不夠

時,苦惱的情緒會讓小小的心靈難以承受而鬧情緒。建議媽媽

放輕鬆多抱抱孩子,多給彼此沒有壓力的溫馨時間。

給小平的話:你的耳朵和手都沒有問題,媽媽也不是故意讓你

聽不懂,是媽媽太累了需要休息。當你覺得需要媽媽抱時,就

去抱媽媽,讓媽媽”看見”你的需要。而且當媽媽太累需要休息

的時候,她也需要有人抱一抱耶!

(註:以上整篇文章都是給媽媽看的。只是寫作時分別從成人與

孩子的角度思考。關於小平說的,並不是表示一~二歲的孩子

已有能力這樣說和思考,而是替孩子說出他的”感受”。雖說

是"給的給小平話",其實仍是給媽媽看的,那是提醒媽媽注意

自己情緒狀態,並宣示孩子在衝突中,可以有他積極的角色來

保護自己和照顧媽媽。同時,媽媽毋需過度憂慮自己的偶而失

控或傷害孩子,因為孩子應該學習接受媽媽"也是凡人"。隨著

孩子的成長,彼此都要認識到生為人的情緒起伏與變化,並學

習以仁慈體諒的心彼此相待。)

(以下這部份可切開成下一次的題目)

案例三

小英和小明的媽媽: 我有一對現年四歲半的龍鳳雙胞胎,今年

暑假後要上幼稚園中班,他們在個性及發展上有很大的差異,姊

姊的肢體動作較好但脾氣較拗,弟弟的認知邏輯較佳且個性較隨

和.因為他們是雙胞胎,常常會被別人拿來比較,我有些擔心,那表

現較弱的一方,在學習時會容易感到挫折,就想讓他們分班學習,

但姊姊的依賴性較強,沒有弟弟作伴她又會很退縮.雙胞胎的就

學,分班或是合班,那一種對他們的學習和發展較好?

給媽媽的話:所長媽咪自己就是”雙生子”之一,但對我來說,

回答這個問題卻有點困難,因為經驗很深刻卻不一定適用在每

對雙生子,所以我要很小心地分享我的經驗。不過可以確定的

一點是在我自己的成長歷程,深深受到雙生背景的影響,但我

視之為命運的磨鍊與福份。針對上述媽媽的問題,其實要回歸

到您對孩子的終極期望。如果您希望兩個孩子可以充份發展他

們的個別性,那麼獨立的學習環境是有益的,如果您想讓兩個

孩子充份發展他們的合作性,那麼同在一個學習環境是有益

的。如果,兩人呈現明顯的發展差異,您又擔心常被比較,也

許分班是優先的選擇。

關於依賴的問題,有發展理論建議:人的成長過程中,有個主

要的任務是要發展”自我”的獨立性,那麼我覺得這一任務對雙

胞胎來說挑戰很大,因為從出生開始,他/她們就從來不是”一

個人”,總有另一個而且相當的個體陪伴著,一起長大。從這一

點看,適當的提供獨立面對環境的機會是有益獨立性發展的。

因您的孩子是龍鳳胎,也就是說必然不是同卵雙生,兩個孩子

的異質性會類似於一般的姐弟,不容易發生”心電感應”之類的

連結和干擾問題。所以我猜測,他們的相處時的競爭、比較與

紛爭和一般兄妹姐弟大同小異;只是看大人怎麼對待與教導,

您可以參考教養書籍的相關章節。然而總的來說,雙胞胎的成

長過程與一般人較不同的是身邊總有個親蜜的”對照個體”,就

算別人不拿他們比,他們自己也會不斷的自我比較。這種同中

尋異的比較,一方面提供機會(福份)更加細膩地瞭解兩個個體

的先天差異。也提供極大的挑戰(磨鍊)讓我們(父母和雙胞胎本

身)學習接受兩個人的個別性並鼓勵其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