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的「觀照」之四:是禍?是福?
幼兒學習活動的清淡本質
如果教育是商品
傳遞愛的機會給孩子
九大先天氣質照顧因應
二元思考與高層次思考
小手交朋友
小霸王
不急著給答案
不想上學
父母是性侵防治第一線
吃飯黃帝大
如何看待幼兒的學習評量
別當直升機父母
我們的視野有多寬廣
把光芒還給主角
沒有苦過不懂慈悲
孩子的三千六要怎麼用
美語學習的背後
從拍照留念說起
您在養孩子?還是養猴子?
接受情緒,少講道理
媽媽和孩子的內心話
愛 是不能教導的
愛與陪伴親子共讀
溝通 寬稿
照顧要為獨立做準備
要為成熟做示範
回應當下感受 不問是非
怎麼為孩子選書呢?
您和孩子生命共同資產
關心孩子的半歲期
中一新生發言稿
 
回歸本質系列---從拍照留念說起
                                                   
                                                            前任園長 慧娟老師 

 
我在英國時,同學聚餐拍照都有個拍團體照的習慣,就是有幾

個人就要拍幾張。因為在英國指定單張的照片沖洗是很貴的,

多數人只會將底片送洗一次,非必要絕不會去加洗。若不是團

體照就用分的,有一次和同學在分照片時,有一張我和最要好

的西班牙同學的合照,但是卻因我們笑得太開心而使得照片有

點模糊,我大嘆惋惜,可是我的西班牙同學卻說那張照片照得

太棒了,她想要那一張,我問她為什麼?她說:這張照片可以

讓她記得那天的快樂情景和我們的情誼,而且那種模糊更記錄

了當時「快樂的動態感」:很精彩!她的觀點讓我很震憾,也

讓我反省「拍照留念」的本質是什麼?拍得清楚、漂亮是不是

最重要的準則?

偶然機會在英國認識一位的婚禮攝影師,他的工作是在婚禮當

天跟拍全程到婚宴完畢,最後為新人製作一本婚禮紀念專輯。

我告訴他臺灣的婚紗照的模式,令他很驚訝:婚照與婚禮竟會

是兩碼子事?婚照可以花數萬到十數萬元+一整天時間,拍一

堆婚禮當天可能沒穿的禮服,所有的畫面內容跟婚禮無關,而

婚禮當天卻不一定聘請專業攝影師為新人留下「值得紀念的一

刻」?這對他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事(在英國沒有婚紗照這種市

場)。對一位英國婚禮攝影師來說,他的專業很是像攝影記者,

要能在每個重要時刻搶鏡頭,因為婚禮總不能為了拍照而重

來。但對臺灣的婚紗攝影師來說,他的專業卻像廣告攝影師,

新人不只是他的模特兒,且成了他展現他攝影技術的工具,而

能把每對新人都被拍得像明星一樣,才是他的專業。幾乎每一

對新人都要去拍個婚紗,否則不像結婚。在婚禮當天,婚紗照

還是婚宴場迎賓的重要看頭,大家品頭論足地看婚紗照,但沒

有人問為什麼要拍婚紗照。

臺灣人旅遊,行程很趕,好像出門一趟,能去越多地方越划

算。在國外,亞洲人多是團體旅行,人手一台相機,每到一個

定點,下車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尋拍照的景點,拍完照就好像已

證明「到此一遊」,其它的事就都不重要了。大部份的旅遊照

片多是千篇一律,就是人在一個景點前方,擺個漂亮的姿勢,

也或者做個勝利的手勢(似乎暗示著我來過了、我贏了)。回到

家中,有多少人會整理旅遊中的照片?而整理照片時是在注意

自己拍得美不美、帥不帥,還是在回憶旅遊時的情景?結果,

我們的旅遊是為什麼?拍照留念是為了什麼?好像都變成美景

前的另一個佈景而已,看不見旅遊的情節和旅行的意義,而我

們大家好像都習慣如此。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與教育裡,對於「本質」的思考並不多。

在我們的綜藝節目裡,主持人總是耍嘴皮子或耍寶或戲弄來

賓,這樣的節目收視率很高,這是很奇怪的事。到底觀眾要看

的是藝人表演還是看他們的笑話?到底是笑話本身好聽還是說

笑話的人表現得很好笑?我有一位學生在實習試教的時候,老

愛在小孩面前耍寶搞笑,逗得小孩很開心,但卻看不出他的教

學目標是什麼。但他認為不耍寶孩子都不理他,耍寶而吸引住

孩子的目光,就自認為試教很成功。這和用收視率看節目好壞

一樣。這些習慣也許源自以筆試為主的教育制度:學習是為了

考試,更嚴格的說是為了考試分數,以為分數高就是學得好,

代表將來有前途。但真的是這樣嗎?學習的本質早就在為考試

而補習風氣中,被扭曲了。如果我們不回頭認真想想「學習的

本質」是什麼,那麼學校教育可能成為最浪費生命的一件事。

看到三民為孩子的學習做照片記錄和家長間的需求差異,我們

做了很多的省思。起初老師拍照的本意是為了作為描述孩子學

習時,有真實影像的輔佐,家長容易理解老師的文字描述。當

照片附在記實裡,孩子也能感受到那是「記錄他的書」,而且

當他看到照片可勾起回憶,並可能對爸媽說明他在當時做了什

麼,這對親子互動很有幫助。三民的記實模式讓多數家長很感

動,覺得是孩子童年生活中最珍貴的檔案。但是漸漸地,有媽

媽請老師盡量能拍孩子的正面、也有媽媽抱怨老師怎麼挑了一

張「不怎麼好看」的照片,有爸爸嫌他的孩子在畫面裡比例太

小。家長說:因為平時忙,沒空幫孩子拍照,所以希望老師多

拍一些。為了家長的需求,老師們開始在孩子認真地在做DIY

時,要求他抬起頭並把作品拿起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比個

勝利手勢Ye!!尤其是小幼的孩子,每張都是Ye型的大頭照。慢

慢地,連學習記錄照片也變成了「為拍照而拍照」。以前沒有

數位相機時,如果沖洗出來找不到可用的「好」照片,老師得

要爭扎著要不要找孩子來補拍照片;現在有數位相機,老師拍

完立刻重播,角度不好、表情不佳,可以立刻重拍,結果老師

成了「業餘攝影師」,孩子變成「業餘模特兒」。最後,老師

費盡心思記錄的文字家長不一定有看,但是照片照得不好,家

長常常有反應,老師有時會感到氣餒,到底應不應該繼續拍

照,再這樣下去學習的目的被忽視了,影像記錄的本意也變質

了,這並不是我們要的。

多數的托兒所的學習記錄相簿,在照片旁沒有任何字句,如果

有字句多半是「好可愛喔!」「動手做活動—洗愛玉」之類的

旁白式或標題式註解,看不到學習記錄的展現。很少園所像三

民的紀實是用來詮釋教學活動,而大班已是用來照相機記錄課

程的過程,或者用來解說孩子學習的成果,而且花很大心思去

編輯照片以協助家長看懂教室裡的活動。可是,當小幼的家長

從紀實中的照片以個人為主,進展到中大以團體課程與學習為

記錄的主軸時,卻很不習慣孩子的「臉」在照片的畫面中縮小

了。這使老師在製作紀實時,恨不得能雇個「攝影記者」在課

堂中幫孩子拍照!

經過所內教師研習的討論,我們仍決定配合三民課程小幼與中

大兩層次的規畫。小幼的孩子的學習是以個別為主,團體為

輔。老師與孩子的語言互動多在生活起居,學習的深度、廣度

都不及中大。而且小幼是兩位老師配班,有較多的可能幫孩子

拍個別學習的照片。這個年齡層,孩子的語言發展有限,不易

表達清楚在學校一整天在做什麼,且發展速率比較單一穩定、

且里程碑很清楚,個別活動的照片對幼兒頗有記錄的價值,所

以小幼會保留個別活動照片的部份。然而,到了中大班以後,

孩子的學習內涵變得豐富且複雜,變化的速度也很快,真要記

錄每一個孩子個別的學習內容與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中大班的紀實會偏重於以全班性的課程進展為紀實的主

軸,個人的學習則視情況記錄之。而且中大以上的幼兒,已具

備可以自已陳述學習的內容與過程的能力,照片只是輔助幼兒

表達在團體進行的過程中個人獨特的收獲,只要家長願意傾

聽,那是更真切也直接的瞭解方式。這是我們的未來紀實因應

不同年齡層的規畫,也期待家長能和我們一起陪伴不同年齡的

成長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