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的「觀照」之四:是禍?是福?
幼兒學習活動的清淡本質
如果教育是商品
傳遞愛的機會給孩子
九大先天氣質照顧因應
二元思考與高層次思考
小手交朋友
小霸王
不急著給答案
不想上學
父母是性侵防治第一線
吃飯黃帝大
如何看待幼兒的學習評量
別當直升機父母
我們的視野有多寬廣
把光芒還給主角
沒有苦過不懂慈悲
孩子的三千六要怎麼用
美語學習的背後
從拍照留念說起
您在養孩子?還是養猴子?
接受情緒,少講道理
媽媽和孩子的內心話
愛 是不能教導的
愛與陪伴親子共讀
溝通 寬稿
照顧要為獨立做準備
要為成熟做示範
回應當下感受 不問是非
怎麼為孩子選書呢?
您和孩子生命共同資產
關心孩子的半歲期
中一新生發言稿
 
孩子的半歲期──反抗週期
                                         
                                        前任園長 慧娟老師 

 
每天吃完晚飯,我和爸爸總是會帶雲雲(剛滿四歲)去散個步。昨天散步時路

過一家小餐廳,門口養了兩隻文鳥,雲雲要求我抱他上去瞧一瞧。他忍不住

用手指頭去戳了一鳥籠,爸爸警告雲雲不可以嚇小鳥,雲雲一邊問「為什

麼?」一邊又伸手戳第二下。我解釋說:「雲雲!小鳥的心臟很小,你這樣

會讓牠的心臟受不了!」雲雲好像沒聽見,嘻皮笑臉地看著我又戳了第三

下。這第三下,也很顯然是調皮、也是向爸媽的提醒挑釁了。於是,我立刻

放下他說:「喔,那這樣雲雲就沒有資格再看小鳥了。」雲雲開始大叫「不

要!不要!我還要看!」我說:「剛剛有提醒雲雲兩次,第三次控制不住就

沒有機會了。」我準備要離開,雲雲開始抱住我、擋住不讓我走,一直說不

可以,他還要看。爸爸在旁邊說:「你再這樣爸爸要生氣囉!」我說:「我

知道剛剛那個調皮的手是「楊小道」的,可是爸爸媽媽提醒兩次,楊於道都

沒有管好「楊小道」,所以,沒辦法囉!」雲雲大聲說:「我有管他啦!」

我說:「可是他還是太調皮了,對不對?」雲雲很用力回答:「嗯!」(同理

他、給他一點面子)我說:「那你現在叫楊小道乖乖跟在你背後,不准他抱住

媽媽,下次我們還有機會來看小鳥!」雲雲放開我但皺個眉(有點控制自己,

但是仍不太甘願),非常不高興地說:「我不喜歡妳了!」我說:「真的啊?

這是楊於道說的?還是楊屁道說的話?」我接著說:「我想帶楊於道回家,

如果是楊於道這樣講,那我就只好自己回家囉!」雲雲大吼:「不要!」我

蹲下來在他耳邊說:「那這樣好了,如果你可以叫楊屁道不要亂說話,媽媽

可以安慰你一下,抱你走到前面紅綠燈那裡,後面就要自己走回家」(給他台

階下,並且安慰他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挫折感)。他終於點頭,而且立刻趴到

我身上。但他還是不甘願地說:「為什麼?」我說:「你忘了,今天早上媽

媽參加運動會,競走比賽好累喔!媽媽是為了安慰你耶,不然媽媽實在沒力

氣抱更遠了!」被抱著的雲雲還說:「那下次你就不要去比賽啊!」我說:

「不行阿!媽媽是學校老師,學校規定每一個老師都要參加比賽!」說完

時,已經到紅綠燈處,雲雲竟然自動下來,我說「哈!趕快去追爸爸,爸爸

已經不見了!」於是雲雲往前衝,追到爸爸時,雲雲高興地說:「Ya!我是

超人!」似乎完全忘了剛剛的事。爸爸說:「真高興看到楊於道回來了!」

雲雲自己又跑又跳笑得好開心。

六歲以前的幼兒,在每一個年齡間,都會有「半歲期」的不穩定階段,這是

從二歲以後大約每半年左右會有一次的「反抗週期」,在這段時期大人總會

覺得孩子好像「退步」了一樣,情緒變得比較暴躁、頂嘴、固執、很不順從

或莫名其妙地亂發脾氣。這段時間,孩子很容易為反對而反對、或明知故

犯,通常會讓爸爸媽媽非常頭痛。

然而,這卻是孩子自主性發展的自然現象。從兩歲左右,孩子意識到自己和

別人的不同,開始要發展成為獨立的個體,他便會嘗試著建立自己的主張(不

管對大人來說有沒有道理),這些主張可能臨時起意或不合理情理,還需要在

生活中慢慢衝撞後學習調整。試想,如果一切都聽從大人的指示,怎麼展現

他的自主性?怎麼區分自己與父母的不同,而順利發展自我?反過來說,我

們不是希望孩子將來長大「有主見」且「勇於表達自己的主見」?或希望他

「表達了主見以後若有人反對還能繼續堅持」?如果是,現在孩子不正在練

習這樣的事嗎?但我們可能需要幫助孩子在發展自我、和學習尊重他人與不

傷害別人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因此,大人首先要輕鬆看待孩子的反叛並謹慎處理,才能順利化解這親子之

間必然的衝突。這種情形,成人需要掌握與孩子互動的要點,因勢利導否則

常會弄得兩敗俱傷:

一、 要求但不責罵:只要如實要求孩子,不要害怕他有情緒。孩子因反抗而
     
     情緒高張時,需要的是疏解,千萬別火上加油!高張的情緒如洪水,要

     治水一定要用疏導法,不宜用防堵或高壓法。孩子對於自己的情緒瞭解

     與掌控的能力還不足,需要我們的協助。如果成人也情緒失控、或者當

     做天大的事來責罵,就一點都幫不上孩子的忙了。有時候,鬧到後來的

     情緒已經不只是因為不合他的想法,而是因為大人責罵他所帶來的挫折

     感或他不願妥協後接踵而來的被遺棄感。下次孩子反抗的情緒高張時,

     請試著同理他的需求和安慰他的受挫,不要責罵他的自然情緒。

二、 接納而不說教:情緒和理性是死對頭,情緒在高點時,千萬別講理,否

     則是在錯誤教導孩子:「情緒大」是因為「不懂事」=懂事就不應該有]

     情緒。其實情緒和懂不懂道理根本是兩碼子事:情緒是生命的強大能量

     (喜歡就高興就有正向動力、不喜歡就不高興會有反向動力),懂道理則

      是一種自我控制的理性,它像一條繩子,能拉住人,停在不傷害自己/

     別人的界線前。但是理性本身沒有能量,它是一種來自內省的良知,人

     人都有。教導理性只是一種「喚醒」良知的過程,並不適合在情緒中給

     過多的教訓(只會讓孩子感覺很煩)。當情緒高張時,內在的理性是完

     全無用武之地的。然而,只要情緒下降一點點,理性就可以多一點點的

     發揮空間;情緒下降得越多,理性就可以更多一些。因此,成人在協助

     孩子的時候,不宜急著教訓,而是想辦法讓他的情緒下降,就能騰出空

      間讓理性有較大的發揮。父母需要敏銳地的感受孩子的情緒狀態,適

      時給與同理與安慰,在情緒得到疏解的情況下,理性自然就能得到多

      一點的空間。

三、 保護正向自我並給他台階:如果我們相信人的內在本來就有善、有惡
   
      的部份。我們也會接受沒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不調皮的,但是孩子調皮

      時難免會得到較負面的評價,使得孩子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好孩子」

      還是「壞孩子」。在教育上所指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的自

      驗預言,是提醒我們:成人/孩子的期望,常會帶來驗證的效應,因此

       不要隨便「罵孩子」,因為越罵越成真。不妨試試上述例子中我正在

       嘗試的方法:將孩子調皮搗蛋的內在需求化成幾個「分身」,保留給

       健康自我更多較正面的空間。例如:我把調皮的於道稱為「楊小

       道」,不想刷牙、洗澡的於道稱為「楊臭道」、愛亂發脾氣、亂罵人

       的於道稱為「楊屁道」。他自己說有個「楊好道」是他的小幫手,

      「楊大道」是厲害的於道。楊於道(本尊)是班長,負責管這一班的

       「楊道道」(目前總共是五個,他自己說其中「好道」和「大道」都

       會幫忙他!)但是管不好都要算在楊於道的頭上,不乖、不聽話的不

        准一起出門玩。偷偷跟出門的話,連楊於道也要禁足。這個溝通的

        方式需要一點想像力,但提供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的轉寰空間,也

        算給孩子一個台階,保護他還在學習調整時,自我不受損傷,永遠

        保有一個有正向、可不斷進步的自我(練習管好其它負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