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遞愛的機會給孩子
前任園長李慧娟
每個爸媽愛孩子的方式不盡相同,
但是都能藉由傳遞,讓他人感受到愛的能量。
學習和孩子互相傳遞對彼此的愛,是一種幸福!
爸媽常對孩子說:「要相親相愛,不可以吵架、打架喔!」可是孩子們仍會
吵架、打架,奇怪的是有些孩子們,感情越好吵(或打)得越兇。爸媽也可
能耳提面命地,要求孩子對別人溫柔有禮貌,可是孩子可能一出口、一動手
就是大剌剌地毫不在意別人的感受。怎麼辦?問題出在哪裡?
愛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不是一種認知,而是一種能量,一種透過相遇、
相處的緣分所產生的交流式的能量。如果注意戀人之間的相處,我們也許可
以發現一些端倪。戀人總是能細膩觀察對方的一切,他們因愛而在乎對方的
喜怒哀樂。所有對方的感覺似乎都能「感同身受」。
在觀看戰爭類影片時,劇情中可能有許多不同的人受傷或被殺;有些人只見
螞蟻般的身影就被炸死,你一定沒多大感覺;有些則是配角,你看過他的表
情,聽過他說的話,甚至也了解他的心事,當劇情安排他戰死時,你開始會
有感受;而如果是主角,你不但能了解他,而且對他的情緒感受都在劇情中
有深入的了解,因此編劇通常會小心的處理主角的遭遇,因為觀眾往往承受
不了主角陣亡的結局。
這些不同的人物角色都不是我們真實生活中認識的人,他們在片中戰死的過
程,為什麼會帶給我們這麼多差異的感受?那就是──我們對劇中角色的「熟
悉度」。而這對於「學習愛」的課題,又有什麼幫助呢?
1.給孩子熟悉對方的機會,就懂得互愛
同理,要讓孩子之間懂得互愛,最好先幫助孩子之間有足夠的機會熟悉彼
此。幫助孩子找到與朋友的共同點來建立親密度,也在彼此的相異點裡找到
自己的定位。那麼,要孩子關心別人就會是自然而然的事,不需要大人耳提
面命。孩子之間因彼此需求不同而有的衝突,也是人際互動的學習來源,成
人則應該協助思考具體解決之道,而不是以「相親相愛」的空泛原則來教導
愛。
2.觀察、了解、關心對方,才能不自私
嚴格來說,人的心中若沒有愛,是很難不自私的。有時候他表現得自私,是
因為他從不去觀察別人,也就很難去注意到別人心中的感受。對孩子來說要
他能不自私、能觀察別人、關心別人之前,先決條件是照顧他的人能觀察
他、了解他,關心他、愛他。那是一種典範,也是愛的能量的傳遞。
愛是不能教導的,只能被傳遞。因此,爸媽的責任是給予「愛」和創造「愛
的機會」給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而這種愛不能混雜了成人的私心。有
時我們會用「理智的理由」說服孩子,例如爸媽不上班就領不到薪水,沒有
薪水就不能買玩具。聽起來合理而且連結到買玩具,想必可以取得孩子的
「理解、認同」。但是孩子即使知道理由,還是控制不住面對分離的情緒。
3.學習面對「愛」的衝突,才能成長
此外,愛自己和愛對方有時候是衝突的,孩子之間吵架,常常因為他們在乎
對方也在乎自己,希望對方不要讓自己痛苦。而愛的能量常常會讓我們在愛
自己與對方的兩難裡學習與成長。
爸媽看到孩子走路跌倒會心疼,是因為爸媽很愛孩子;可是因為會心疼就不
讓孩子走路,就不是真的「愛他」了。爸媽擔心孩子自己做選擇會有錯,是
因為爸媽愛孩子;但若是因為會擔心就不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就不是真的
「愛他」了。
愛一個人,會希望他永遠不要受傷害、不要受苦;但是生命的成長常需要經
過烈火的粹煉,如果因為「愛他」而不讓他經歷風吹雨淋,那我們愛的只是
自己,不是他。如果,我們謹慎防範孩子有學習性的受傷,是為了避免自己
心疼,那我們愛的是只是自己。不能忍受讓自己心疼的愛,是自私的愛。在
孩子真實的經驗中也將難以了解什麼是「真愛」。
愛,不能教,只能被給予、只能被傳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