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急著給答案
前任園長 李慧娟老師
學前的孩子很愛問問題,整天問個不停。但是,孩子問問題時,並非是完全無知的。他也可能是帶著答案來問,只為了確認他想的。所以,如果每個問題大人都立刻給答案,有可能答非所問。很有名的一個例子是,孩子問:「媽媽,我是從那裡來的?」媽媽一聽,立刻想到性教育,開始對孩子解說精子卵子相遇故事,結果孩子聽得一頭霧水,問:「我怎麼這麼麻煩,小偉只有從台南來。」
如果每個問題大人都立刻給答案,孩子也可能養成把大人當語音操作的「百科全書」一般地查詢,問得越多,也知道得越多,別人可能覺得他很厲害。但是,知道越多代表什麼?而如果這些「知道」都是別人告訴他的,又代表什麼?
孩子能知道多少,是知識;孩子能想辦法發展知識,是能力。
知識是死的,能力是活的。未來的世界,知識是快速變動的,可能永遠沒有固定的、絕對的知識。現在的百科全書將來可能都變成了「歷史課本」。歷史固然也重要,但它已變成「參考資料」,而不是可實用的知識。為了不讓所知成為歷史,就要有能力隨時取得「正在發生的知識」,或者發展「所需的知識」。所以,孩子問問題時,請不要急著給答案。
茲舉例如何協助學前孩子取得/發展知識的原則如下:
一、先反問孩子,以了解他的想法
「媽媽,明天是星期幾?」
「你希望明天是星期幾?」
※孩子問這類問題的背後應該都有意圖,所以回答前先問他的動機。
二、提醒孩子用已知推論未知
「媽媽,29過來是多少?」
「喔,你還記得9過來是多少嗎?」
「10。」
「 2過來是多少?」
「 3。」
「嗯,那29過來是多少呢?」
「30。」
「嗯,很棒啊呀!!你都知道耶!!」
※小班時,這樣的對話,可能會反覆發生很多次,因為他要「確認」。到
中班時還會問129過來是多少?
三、提醒孩子觀察細節
「媽媽,為什麼暖爐那裡紅紅亮亮的?」
「你問媽媽以前,自己有沒有先看一下?」
小孩探頭看了一下暖爐。
「 那裡面有燈ㄝ。」
「嗯,很好,你注意到了!」
※有些可具體觀察的問題,不要放過孩子的眼睛。
四、 提醒孩子使用具象性+類比思考
「媽媽,車子為什麼會動?」
「嗯,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走?」
「我有腳啊!」
「那車子呢?」
「有輪子。」
「嗯,你有發現嚕!!」
※對學前的孩子來說,物理科學的原理是抽象的,當孩子問這類問題時,
其實不是想要知道物理知識,他們只是好奇「發生」的原因,所以以具
象的引發比較適合他們的需求。
五、 適齡的具象性+感性思考
「媽媽,天為什麼會下雨?」
「你猜誰最喜歡下雨?」
「不知道。」
「 花和草。天如果不下雨,他們就會沒力氣長大。」
「嗯,他們就會死掉。」
「有可能。還有誰最喜歡下雨?」
「不知道。」
「嗯,如果不下雨,新店溪、淡水河和日月潭就會乾掉,變得老老皺皺
的。」
「沒有水就不好玩了。」
「如果天不下雨,很多人會不開心,你猜還有誰?」
「我。」
「為什麼?」
「我就不能穿雨鞋。」
※有時感性的引導更人性。
六、破除比較的迷思
「媽媽,為什麼小翰有好多恐龍卡,我都沒有?」
「你是小雲還是小翰?」
「小雲。」
「你要叫做小翰嗎?」
「不要。」
「那為什麼他有什麼,你也應該有?」
※定義自己是誰是重要的,此刻正是機會。 |
|